公司新聞
COMPANY NEWS
服務新聞
COMPANY NEWS

調研20000家企業!《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2021)》(附下載)

整體介紹
截至2021年12月,全國20000多家企業通過服務平臺開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診斷,江蘇、山東、北京、寧夏、陜西、江西等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有效推動標準應用。通過對自診斷數據進行分析,以期反映現階段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情況。
從區域參與增長率來看,2021年深圳、江蘇、福建、山東以及北京市鼓勵企業開展標準應用,轄區內完成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診斷企業數量較2020年度有顯著提升,增速位居全國前列。
根據服務平臺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9%的制造企業處于一級及以下水平,達到二級、三級的制造企業分別占比為15%以及7%,四級及以上制造企業占比達9%。2021年全國制造業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較2020年有所提升,一級及以下的低成熟度企業占比減少6個百分點,三級以上的高成熟度企業數量增加了5個百分點。
重點領域關鍵指標
裝備制造領域具有研發技術壁壘高、客戶定制化需求多、售后運維成本高、上下游產業關聯度高以及應用領域廣泛等特點。根據平臺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裝備制造業65%的企業開展了基于三維模型的數字化設計,13%的企業提供了產品的遠程運維服務,10%的企業建立了產品的個性化定制平臺
2、電子信息領域
電子信息領域對裝備自動化程度要求偏高,對質量過程管控嚴格,具有信息系統覆蓋廣泛、生產運營管理高效等特點。根據平臺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電子信息產業中18%的企業搭建了專用網絡環境,42%的企業實現工業信息安全防護,35%的企業在質量檢測環節應用了在線檢測平臺,37%的企業應用了自動化物流設備,7%的企業實現了生產智能運營決策。
3、原材料領域
原材料領域具有大型制造裝備密集、能源消耗總量大、碳排放與污染物排放強度高、作業安全要求嚴格等特點。根據平臺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原材料領域中企業能源管理平臺應用率達25%,碳排放統計率達21%,11%的企業針對大型制造設備進行預測性維護,11%的企業實現供應鏈協同。
4、消費品領域
消費品工業對質量控制要求嚴格、對供應鏈穩定需求迫切,具備豐富的市場營銷渠道。根據平臺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消費品工業中電子商務平臺應用率為11%,全流程質量追溯實現率達14%,12%的企業實現供應鏈協同。
未來展望
智能制造是制造強國建設主攻方向,也是制造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路徑,其發展水平直接關乎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為貫徹落實《“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中“提升制造業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的轉型升級目標,電子標準院將聯合產學研用各方力量,持續加強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標準應用推廣,充分發揮標準賦能作用,支撐我國智能制造水平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