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COMPANY NEWS
服務新聞
COMPANY NEWS

萬物互聯時代,“碼”上開始!
伍德蘭在IBM工作的同事喬治·勞雷爾用條形替代了伍德蘭原本使用的圓圈設計,解決了圖案過大、印刷和掃描不方便的難題,并開發出一款數字化讀取代碼的掃描儀,與他設計的條形碼一起投入市場使用,很快,條形碼“火”起來了。
物聯網起源——條形碼
條形碼系統是最早實現“物聯”的,它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管理。首先給物品貼上含有信息的標簽,再把數據上傳至網絡系統,完成整個“物聯”過程。近年來,為了加強物聯網中“人、機、物”的聯系,二維碼、RFID技術逐漸成為條碼識別的主力軍。后二者搭載的信息量更大、采集信息速度更快、糾錯能力更強。
條碼系統管理究竟有怎樣的魅力?
01快
02 準
03 多
2個基本核心點
條碼識別的2個核心點便是數據聯系和處理,識別和管理物品。
隨著萬物互聯、融合創新、安全追溯的新一代數字化產業體系的構建,條碼技術在企業的終端應用逐漸廣泛,這也得益于隨著企業轉型日漸提高的管理要求。
就以倉庫管理為例,很多企業還停留在A4紙打印表格進行記錄,然后再手工錄入excel,如果企業倉庫產品種類少、倉庫小或許能夠滿足管理,隨著業務發展,那些物料多、品種復雜、分揀難度高、批量小、批次多、周期性強、需遵循先進先出等發貨原則的倉庫,需要幾十個倉管員同時工作,情況就顯得不同了。
從客戶服務角度來看,當客戶數量越來越多,對方若使用ERP系統來進行下單,企業客觀上就必須放棄以往的郵件、電話溝通下單方式,同時不斷提高出入庫等作業效率和作業精度以匹配客戶的水準,提升客戶滿意度。
云采集解決方案
東信達云采集管理系統是一款以數字化過程管理為導向、強調現場執行操作的智能管理工具。
在兼容原有的管理方式基礎上,變“手工輸入”為“智能采集”、倉庫管理從“人工找貨”變為“定位取貨”;從“人工核對單據與實物是否匹配”變為“自動校驗與報錯”,降低管理對人的依賴,降本提效,提高單位倉容利用率、減少庫存、減少呆滯、降低成本。
從對接形式上看,云采集系統可作為倉儲系統獨立使用,也可作為企業動力ERP采集前端,標準API接口可與國內外主流ERP銜接使用,應用場景多元。
東信達云采集解決方案:
-
精準-把握庫存管理
-
實時-更新庫存容量
-
迅速-打印庫存單據
-
智能-自動校驗報錯
-
高效-盤點作業
-
輕量-用戶體驗良好
-
彈性-二次開發與擴展
-
多維-系統獨立使用或銜接主流ERP使用
客戶數據說話
使用東信達云采集解決方案的客戶反饋:
-
多部門響應速率提高45%
-
跨部門溝通時間節約32%
-
紙張使用減少78%
-
倉庫滯留數量減少49%
-
發貨錯誤減少88%
-
數據完整性提高89%
“云采集”管理系統準備就緒
物聯網產業布局加快,物流、采購、銷售、派送等各個環節離不開信息化管理支持,其中條碼管理是連接各信息化環節的重要節點。雖然自動識別技術在逐年更新著,但其核心理念一直不變,那就是幫助企業締造更高管理價值。
在東信達看來,近年來傳統制造企業的創新投入持續聚焦于業務產品,對創新管理方式整體顯得乏力,相信不少企業也看到了這一點。管理方式創新本質上是“如何將技術與業務相結合”的難題,隨著智造轉型進程加快,一系列的需求和挑戰正在到來,企業應更專注于應對多變市場與產品創新,因此不妨將需要全方位技術思考的某些數據難題交由專業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來解決,切中肯綮地應對當前形勢,開放構筑新的競爭力。
為扮演好智造轉型推動者的角色,東信達在過去22年中不斷打磨技術,提倡因企制宜、以定制形式呈現解決方案,同時最大程度利用企業以往的信息化資產,伴隨著智造轉型逐步延伸企業的管理精度和維度,在眾多企業中都獲得顛覆式的效果,是制造企業可信賴的管理轉型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