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COMPANY NEWS
服務新聞
COMPANY NEWS

上接戰略,下承績效,全面預算如何給企業帶來突破性成效?
前言
預算如盈利的燈塔,經營如行船,沒有燈塔就有風險。
全面預算是什么?
2020年,萬變開局,突如其來。受數字化理念和未來的不確定形勢影響,企業逐漸重視長期的戰略規劃,意識到將長期目標細化并將其納入同一體系進行管控的重要性。
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中就承擔這樣的作用,即將戰略細化、執行、監督,助推價值目標的實現。
從戰略到思想,邁步觸達目標
這些需求背后,其實是企業面對經營未知的壓力和對達成戰略目標的愿景。而全面預算的一個重要價值就是幫助企業“結合戰略目標配置企業資源”,最終確保每一個細化目標落實好。
全面預算不僅是管理方法,也是管理層、執行層的長期戰略思維意識。展開來說,它一方面能通過預算與實際業務數據比對發現經營中的問題,一方面能引導公司及員工提升科學管理意識,讓管理者擁有全局性的戰略高度。建立科學的經營管理思想,進而優化管理水平。
那么細化目標和長期戰略思維對管理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東信達觀察到,很多成長型企業的執行部門很多只關注業務、財務能不能完成短期指標,而像涉及到關乎企業創新能力和長期價值創造能力的因素,如企業產品的市占率、業態、顧客滿意度、人才流失率、員工積極性、專利數量等長期戰略指標,除了管理層外沒有人會太關注,也就不會考慮到它們對生產經營造成的影響,這顯然不利于企業長期戰略布局和后續成長。也就是說,此時他們并不具備長期戰略意識。
東信達全面預算管理系統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控制模式,能夠幫助企業在編制具體經營預算時,結合長期戰略目標,通過對內部創新能力和長期價值創造能力和外部市場環境、競爭對手科學預測與分析去編制年度經營計劃,推演出本年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再將年度目標細化到每月、每周、每日,層層下發預算指標至各執行部門,讓預算編制結果更科學準確,量化價值目標,讓各部門“勁往一處使”,明確職責及分工,激發部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簡單來說,既要“放長線釣大魚”,在執行時又需“腳踏實地”,而全面管理系統正是將這兩個要素內化為產品基因,讓管理層和執行層在全新的認知緯度中獲得同頻共振,大大提升管理水平。
如何輔助拓展管理視角?


02 集成性。“集成性”強。能與其他系統如財務、業務、生產、能源、物流系統無縫集成。抓取數據,力求科學準確,確保多維度數據支撐分析,多層面豐富管理視角。
03 預測性。“預測性”高。它能夠根據往年數據,交互推演真實的數據戰場,預測本年度經營成果,讓企業占得先機。
04 智慧化。“智慧化”。集成BI系統,大數據分析輔助決策。
05 標準化,“標準化”。預算標準和流程由企業制定,預算模板、方案、輸出方式實現各部門統一,管理者看到的不再是零零散散的單據和各類報表,幫助實現規范管理。
若本年度企業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或經營出現調整,東信達全面預算系統也能根據需要調整年度預算目標與滾動方案,保證預算結果更貼近真實經營情況,確保執行層有目標可依。
績效有據可依 杜絕管理脫節
預算管理中還有重要一環——預算執行結果的分析評價。它是考評預算執行效果、使績效考核嚴謹化的關鍵。
東信達觀察到,部分企業雖然采用了嚴密的預算編制,但對其執行結果卻缺少監督。一是其部門業務績效考核依然按照原先的老辦法,二是未將實際達成結果與預算目標做對比分析,三是造成差異化的原因也未曾深挖。
這顯然違背了全面預算管理的初衷——以實現價值目標為導向。長此以往會導致全面預算的管控力度下滑,逐漸流于形式,與一開始預算的目標漸行漸遠。那么究竟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呢?
循環改善,形成閉環
當企業通過與全面預算系統對接的BI平臺進行數據分析并生成直觀的報表后,能更直觀看到預算目標和實際值之間的偏差。數據異常變動的分析和預警能幫助迅速找到經營管理問題加以改進,一步步治好企業管理中和業務中的痼疾。同時能夠完善績效管理架構和考核體系,實現以價值為導向的企業評價機制,更好帶動每一個產能人員,創造更高的人均勞效,高效達成價值指標,最終形成良好的閉環管理和循環改善機制。
此外,完善的數據接口能對接ERP等信息系統,實現對重點業務指標的實時動態監控。對提高績效考核原始數據的穩定性、準確性和及時性有重大意義,增強了預算系統與考核體系的粘度。
總結
大數據時代,可以說誰掌握了數據就掌握了利刃。這樣的背景下,管理和業務,兩條看似涇渭分明的路正在逐漸交融,異質相彰,而全面預算正是溝通它們的橋梁。它對夯實企業發展基礎,運行質量和效益、防范各類風險,加快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東信達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的價值已經過江銅集團等企業鑒證,相信基于價值管理的全面預算管理的推進與實施能讓企業獲得數字化時代的最佳管理實踐,進而達成長期戰略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