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COMPANY NEWS
服務新聞
COMPANY NEWS

信息化建設,提升人才能力是關鍵!
信息化仍是必要的
中國走信息化道路的時間雖然并不長,但信息化為企業帶來的管理成效卻非常顯著,很多企業借助信息化實現了無紙化、扁平化、靈活化的組織管理,重新整合企業資源。相對而言,目前企業實施ERP等信息化系統的比例較高,但仍然存在許多制約信息化發展的因素。缺乏信息化人才就是其中一個原因。
東信達在制造企業的調研實施工作中發現,很多企業的信息化人才現狀不容樂觀,企業技術力量薄弱。除信息人才缺口大外,中小規模制造企業在薪資方面缺少競爭力也是原因之一,兼具行業知識與IT技術能力的人才往往會選擇薪資水平更高的大型企業,這導致這些企業的信息化更“雪上加霜”。
企業信息化人才培育存在問題?
一、信息化人才缺口大。
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在《國家信息化研究水平報告》中指出:“ 信息化人才不足已成為制約中國信息化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人才培養是重點。
據不完全統計,有74.9 % 的企業已把“信息化人才培訓”列為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點。
三、人才與需求匹配不足。
企業實質上需要的是掌握信息技術、管理技術和行業知識的復合型信息化人才,但很多技術人才信息技術單一、缺乏行業知識背景,因而人才的需求和供給之間存在巨大鴻溝。
四、企業信息培養模式和方法存在問題。
對信息化人才的培訓沒有與企業后續應用需求深入結合、信息化的關鍵環節沒有被關注到、實際問題也沒有被找出解決,導致培訓淪為“走過場”工具。
角色不同,信息化定位不同
企業中層級與角色不同,需要掌握的信息化知識、能力也不同。
“一把手”:企業老板或高層管理。起到中心樞紐作用,將企業目標和信息化目標協調起來。
“主管”:生產主管、倉庫主管、財務主管、設計主管、計劃主管等。負責本部門關鍵業務梳理,協調所有成員參與到信息化實踐。
“系統維護員”:負責監督實施信息化項目、維護信息化系統的運行。
“關鍵用戶”:是信息化的主要推進者和使用者。
企業信息化長期推進的過程中,需要不同企業角色緊密配合,綜合控制,根據角色不同提升自身信息化能力及范圍。
用信息化手段固化管理流程
由于中小企業信息化人才流失率高,人事變動引發管理質量變動,折射出的是企業信息化過于依賴個體能力,一旦人員流失便導致信息化管理執行力不足,或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打破這一困境的方法是用信息化手段“固化流程”。比起以“個人能力”為中心建立管理體系,我們更倡導以流程為中心。流程是關于效率的最優設計,員工按要求投入結構化流程,而流程指向客戶需求,即使替換了流程中的角色,管理效率也不會因此大打折扣。
信息系統由分散到集成
很多企業已實現了部分信息化,如上線了進銷存系統、財務系統、MRP運算系統等,但每個管理系統之間獨立工作,數據和信息得不到共享,造成數據冗余、管理質量水平不高。
這是企業管理集成程度不足的表現。企業迫切需要將現有系統有機整合集成,形成一套適應管理需求、助力管理提升的信息系統。
您的企業中是否存在這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