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COMPANY NEWS
服務新聞
COMPANY NEWS

【技術解讀】物聯網主要發展趨勢,制造業路在何方?
物聯網一直是數字時代最受關注的趨勢之一。今年,隨著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從而使得物聯網具有了新的優先地位。
在2021年,企業將開始意識到IoT不僅是一種炒作或另一個流行語,而且是一種具有真正改變行業潛力的技術。利用來自多個行業媒體的洞察力和我們自己的內部業務專業知識,我們確定了以下預計在2021年看到的與IoT相關的主要趨勢。
首先,仍然是關于“邊緣”。
使用邊緣計算,無需在網絡上將數據發送到集中式數據中心,而是在網絡邊緣進行處理和分析,從而減少了傳輸時間和延遲。這樣就可以近乎實時地訪問和分析數據,這是許多需要快速響應的組織的誘人驅動力。邊緣計算還減少了帶寬成本,因為在源頭執行了信息處理,從而減少了到集中式數據中心的數據流量。
盡管不是什么新事物,但由于5G的興起,全球連接設備的增加以及生成數據的增長,邊緣數據處理的重要性可能會繼續增長。
為了應對新冠大流行,許多制造商、分銷商、公用事業和制藥公司不得不調整其策略并快速跟蹤其數字化轉型工作,以適應需要遠程工作的新法規。
以前未連接的資產已連接起來,以實現遠程操作和繼續服務客戶。預計到2021年,我們將繼續看到IoT等技術用于與設備和資產遠程監控相關的用例的采用率的增長。
根據Vanson Bourne研究報告,過去三年中有82%的公司經歷了計劃外的停機時間,停機時間造成的損失可能很高,估計相當于每小時損失25萬美元。
從歷史上看,維護是針對故障做出的反應性維護,盡管最初是最便宜的解決方案,但這可能是最不利于財務的方法。此后,許多組織采用了預防性維護程序,該程序依賴于設備的定期計劃維護。
預測性維護是利用從控制系統和連接的傳感器收集的數據的最新方法。有了正確的數據,企業可以跟蹤設備和機械磨損的關鍵指標,以預測和預防計劃外的停機時間以及昂貴的維護費用。
在2021年,我們將看到戰略向預測性維護的更大轉變,以改善運營并優化成本。
數字孿生理論于2002年首次被概念化。數字孿生是過程、對象或系統的虛擬表示,其功能與現實生活中的對象相同。我們期望隨著互聯資產的增長,數字孿生也將獲得牽引力,以數字孿生格式可視化來自互聯傳感器的所有數據點,從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物理對象的性能并提供對潛在問題的見解。
物聯網的真正好處不會僅來自數據,而在于可以產生有用見解并幫助企業做出明智決策的分析。
隨著生成的數據量的增加,分析將變得更加重要,由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驅動的高級解決方案將改善對大量和各種數據結構的處理。
物聯網對制造業起到哪些促進作用?
未來,東信達將持續提供以效益為導向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面對物聯網技術的演進,東信達解決方案將數據管理融合到企業經營管理與生產運營活動中,不斷為企業取得更高數字效益!
部分文章來源: 千家網
01

02
第二,是關于遠程操作用例的增加。
03 第三,預測性(非反應式)維護。
04 第四,物聯網助力數字孿生。
05 第五,更高級的數據分析。
從整體來看,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工業產品生產環節,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還能促進工廠實現柔性化生產的目標,使多種影響工業產品生產的因素“活”起來,產品的生產和管理也變得更加科學和高效。
工廠生產人員通過對生產模塊中混線生產的半成品、成品進行實時追蹤與組合配置,可以有效解決大規模生產向定制化生產轉型中產生的復雜問題。
未來物聯網將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借助物聯網技術及設備,生產人員能夠對整個生產流程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可以及時發現工業產品生產過程中所存在的生產設備故障等諸多問題,并進行及時處理。此外,生產人員通過密切監控生產流程,可以識別生產滯后狀況,并降低不必要的工業產品庫存,促進許多新產品的面世。
目前,我國許多企業都開始積極學習并引入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以此促進工廠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雙提升,為推進智能制造的作出更大貢獻。正是在這樣的共識下,東信達發現,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場景日漸豐富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