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COMPANY NEWS
服務新聞
COMPANY NEWS

聚焦兩會 | 制造業新風向!
一、聚焦兩會
要問最近什么最受關注?那當然是兩會!究竟制造業未來發展方向如何?有哪些制造業關鍵詞在兩會中頻繁“出鏡”?東信達為你解密!

二、關注兩會重要發言
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
2.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從歷史角度來看,后工業化時代,強國將占據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服務業比重也持續上升,制造業比重經歷一段時間下降后,基本保持穩定,進入新的平衡點。
3.持續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新業態、新模式。創新不是一個企業的單打獨斗,形成合力打造創新生態很重要。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認為,“工業互聯網應用將加速各行業智能化轉型”,要讓云、網、端等更好銜接,將更多算力投向制造業,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支撐制造業產業數字化生態。

三、兩會熱門提議
1、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
今年兩會提到除了調整個稅起征點至1萬元的提案引發廣泛討論之外,董明珠加強自主創新的目標依然不改。加強自主創新。董明珠表示,要建議國家“建立新技術新產品國家標準的專項快速通道,讓企業發展得更快”。
她以格力電器自主研發的光伏儲直驅變頻空調系統舉例,該系統是集合了發電、用電、儲電、管電等功能的一體化創新產品,解決了光伏直流電的直接利用、直接并網、儲能直流對接、供需聯動等多能互補供電的技術難題,大幅提升光伏電的利用效率,可帶來直接經濟效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但與這款“未來產品”配套的行業標準,從申報立項至今已經5年,目前仍未發布。
推廣中國標準。董明珠另一項建議是關于中國標準、中國認證的推廣。她提到,“在中國這么大的市場中,我們的企業已經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也有了中國自己的標準,但是在很多項目采購時,依然強調用美國的標準,這是不合理的”。
因此,她期望政府要對創新型的企業給支持,具體體現在打造“公平的市場”。一是在政府采購和政府參與的各類建設工程中,杜絕指定外資品牌的現象;二是在國內市場推行中國標準、中國認證,同時在國外市場同步推行中國標準認證體系。
2、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圍繞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大方向,提出建議。
關于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發展,雷軍建議,營造有規劃可預期的宏觀政策環境,引導龍頭企業更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產學研協同研發,組建創新聯合體,夯實智能制造裝備及關鍵部件的基礎研發能力。
持續培育智能制造服務平臺,力爭在工業軟件、智能制造系統方面取得更大突破;通過引進來、培養好、促轉型等方式,加速填補智能制造人才缺口。
3、譚瑞松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集團董事長。加快發展制造業高水平“數·智”解決方案供應商。
當前,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約為27%,未來15年需要保持在30%水平線上,才能支撐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在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加速向低成本國家轉移的背景下,我國制造業必須進入價值鏈體系的高端部分。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提升制造業綜合競爭力、向高端制造業邁進刻不容緩。
4、劉飛香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黨委書記。區塊鏈技術可提升工程機械行業協同效率。
區塊鏈在機械產業鏈中面臨化業務流程、面的優勢,有利于解決工程機的各種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問題,建議推動工程機械行業區塊鏈建設。
5、徐曉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是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關鍵。
針對如何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徐曉蘭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推動專精特新“小巨人”量質齊升,做實做深做優制造業態。
二是構建多層次工業互聯網相關公共服務體系,推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
三是加快推廣新興技術應用和業務場景融合,提升平臺服務中小企業能力。
四是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五是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技術標準體系,推動平臺間互聯互通。構建并完善工業互聯網技術標準,以推動各領域關鍵技術應用融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方案,推動企業基于云架構的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發展。
四、推動制造業整體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
數智解決方案是推動制造業整體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也是加快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前提。
在全球范圍內,“數字化+智能化”變革正在成為傳統制造業向創新密集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基本范式,幫助企業攻克數字化、智能化瓶頸。作為深耕制造業數字化多年的供應商,東信達希望以自身技術經驗和能力輻射,加快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進程,真正構筑和持續鞏固我國制造業數智競爭優勢。